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_无码av开心av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102_久久久久久直播免费网

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時政

【科技前沿】新研究為粉塵“鐵肥料效應”提供直接證據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19 10:03:00來源: 光明網-《光明日報》

  【科技前沿】

  光明日報北京6月18日電(記者齊芳)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一項研究發(fā)現,亞洲粉塵的二價鐵含量對太平洋地區(qū)的浮游植物生長更為關鍵,而青藏高原冰川侵蝕過程可能是亞洲粉塵鐵化學形態(tài)變化的關鍵因素。這項研究為深入理解“亞洲粉塵鐵輸入增加、海洋生物固碳作用增強、大氣二氧化碳降低、全球氣候變冷”這一碳循環(huán)正反饋機制提供了直接證據。這項研究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環(huán)境團隊昝金波和方小敏研究員聯合國外科學家共同完成,發(fā)表在日前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《美國科學院院刊》上。

  該文章的第一和共同通訊作者昝金波介紹,地球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海洋的營養(yǎng)物質通過河流和粉塵補充,大陸粉塵攜帶的鐵元素在風力搬運作用下進入海洋,引起浮游生物增加,并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,緩解溫室效應的危害,稱之為粉塵的“鐵肥料效應”。已有觀測表明,亞洲內陸大氣粉塵中鐵元素等營養(yǎng)物質通過高空西風環(huán)流傳輸到西北太平洋地區(qū),促進了浮游植物的繁盛。那么,地質歷史時期,亞洲內陸粉塵是否同樣可以通過“鐵肥料效應”強化北太平洋生物固碳作用,并對全球氣候環(huán)境產生重大影響?

  為此,研究團隊自2006年起開始尋找亞洲內陸粉塵長時間尺度記錄——在塔里木盆地南緣、西昆侖山北坡,團隊發(fā)現了迄今為止亞洲內陸厚度最大、沉積速率最高的黃土古粉塵堆積——沉積厚度達671米,起始年齡約為360萬年。衛(wèi)星觀測以及地球化學追蹤物質來源均證實,塔里木粉塵是北太平洋海洋沉積物鐵等營養(yǎng)元素的主要來源。

  由此,團隊重建了亞洲內陸粉塵360萬年以來,鐵化學形態(tài)組成和含量變化歷史。通過分析黃土古粉塵序列樣品以及小于5微米黃土顆粒組分的鐵氧化物種類和含量,研究團隊發(fā)現,約距今8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開始,隨著全球變冷以及北半球中高緯地區(qū)山地冰川的急劇增加,青藏高原的冰川侵蝕作用顯著增強,導致塔里木粉塵鐵氧化物突然從赤鐵礦轉變?yōu)榇盆F礦,同時,鐵元素總含量和高生物活性的二價鐵含量急劇增加。

  研究團隊進一步計算表明,中更新世氣候轉型期之后,亞洲內陸干旱區(qū)輸送至北太平洋的鐵元素總含量以及二價鐵通量分別增加了約70%和約120%,極大促進了北太平洋生物物質的繁盛,并可能改變了浮游植物種群結構,大量消耗了大氣中二氧化碳,造成全球氣候進一步變冷。

(責編:李雅妮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