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_无码av开心av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102_久久久久久直播免费网

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文化

沙塵暴下的內蒙古治沙一線 “我們能做的就是從沙源上下功夫”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3-27 11:25:00來源: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

  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 石佳

  “這幾天一直灰蒙蒙的,氣溫驟降,大風吹得人瑟瑟發(fā)抖?!眱让晒抛灾螀^(qū)包頭市市民張晶回憶道,從3月21日到24日持續(xù)沙塵天氣,尤其是22日風沙特別大,“遠處的建筑幾乎都看不清楚?!?/p>

 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(qū)氣象局的發(fā)布情況,3月以來,內蒙古共出現兩次大范圍沙塵天氣過程,與去年同期持平。其中,3月21日至22日,內蒙古阿拉善盟北部和東部到呼倫貝爾市西南部出現沙塵天氣,以沙塵暴為主,強沙塵暴出現在包頭市、呼和浩特市、烏蘭察布市、錫林郭勒盟、赤峰市和通遼市。

  內蒙古是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、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(qū)之一,沙化土地面積達6.12億畝,占自治區(qū)總土地面積的34.48%,占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的23.7%。

  “不能因為近期沙塵天氣頻發(fā),就否定防沙治沙工作(效果)?!眱让晒帕謽I(yè)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姚洪林在接受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,正是因為堅持生態(tài)建設,目前內蒙古森林覆蓋率達23%,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45%,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(xù)實現“雙減少”,“近期發(fā)生的多為浮塵、揚沙天氣,由于植被蓋度高,沒有就地起沙形成強沙塵暴。”

  姚洪林觀察到,近五年來,內蒙古包括沙塵暴在內的沙塵天氣頻次出現了小幅回升,這大多受到蒙古國的影響。近十年里,蒙古國境內戈壁地帶一年中發(fā)生的沙塵暴次數,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。

  他列舉一組數據進行說明,蒙古國戈壁沙漠面積40萬平方千米,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,70%以上的土地出現不同程度的荒漠化;蒙古國的牲畜數量由原來的2000萬頭發(fā)展到近7000萬頭,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,土地沙化嚴重。此外,大肆開采露天煤礦,導致該國水文狀況惡化,加劇了水土流水。

  相應地,內蒙古多年來堅持防沙治沙。1978年,國務院批準下達“三北”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規(guī)劃,共涉及內蒙古12個盟市的83個旗縣。過去十年,內蒙古平均每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200多萬畝,約占全國沙化土地治理任務的40%以上,每年完成林業(yè)生態(tài)建設任務1000多萬畝,占全國生態(tài)建設總任務的九分之一。

  庫布齊沙漠曾被稱為“懸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”,從事治沙工作40多年,內蒙古億利沙漠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呂榮說,經過幾代人長達35年的實踐探索,從義工隊治沙到產業(yè)治沙、光伏治沙,地方政府、治沙企業(yè)和沙區(qū)農牧民共同努力,研發(fā)出一系列科學有效且能創(chuàng)造經濟價值的庫布齊沙漠治沙方法。

  “黃風卷黃沙,天地一起蓋。”呂榮是內蒙古鄂爾多斯人,他記得自己小時候出門放牧,刮起沙塵暴就找不到回家的路,只能找地方躲起來,“風裹挾著沙子打在臉上特別疼。”近十年來,呂榮明顯感覺到當地沙塵天氣少了,降雨多了,氣候變好了。

  一組數據也印證了呂榮的感受。內蒙古氣象部門通過對近10年氣象資料統(tǒng)計分析發(fā)現,沙塵天氣總體上呈現波動減少趨勢,內蒙古近10年全區(qū)平均沙塵日數為9.1天,較1961-2011年平均值減少12.6天,全區(qū)平均沙塵日數以0.5天/年的速率減少;其中近10年全區(qū)平均沙塵暴日數由(1961-2011年)4.9天減少至(2012-2022年)0.6天。

  目前,庫布齊沙漠已完成修復治理900多萬畝,植被覆蓋度由20世紀80年代不足3%提升到53%。

  “庫布齊沙漠治理成效是內蒙古整體生態(tài)治理修復成果的縮影,也是中國沙漠治理的樣本?!眳螛s表示,目前防沙治沙工作最大的難點在于量小,“全民參與成為生態(tài)建設的實踐者、推動者,才有可能改變大氣候,最大程度減少沙塵天氣?!?/p>

  姚洪林介紹,沙塵天氣的形成需要滿足三個條件:大風、沙源和不穩(wěn)定的熱力條件,這些條件是人類難以控制的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沙塵天氣是難以徹底避免的。

  “我們能做的,就是從沙源上下功夫——遏制土地沙化的程度,減少沙塵天氣發(fā)生的頻次。”姚洪林建議,除了通過植樹造林增加地面粗糙度,降低風沙運動的速度,在改善我國北方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同時,也需要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表環(huán)境的情況,積極合作,伸出援助之手,把我國防沙治沙技術推廣出去。

(責編:常邦麗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